LLM Basic Note
attention
1.QK的相似度计算不用除以模长
点积直接表现了向量之间的相似性,在后序softmax计算中,越大的点积就能越突出(越大的权重)。
如果除以模长,就变成了余弦相似度,忽略了向量长度因素的影响。
在self-attention和MHA中,Q和K都是通过变换而来的,保留模长的信息保证了在训练中可以改变变换Q和K的变换参数。
所以处理模长当前只增加了计算复杂度,并未带来显著的收益。
2.除以 $\sqrt{d}$ 得作用
缩放因子用于平衡不同维度的影响,使得softmax输出更加平滑,防止输出过于尖锐,导致梯度消失/爆炸。
选择 $\sqrt{d}$ 而不是 $d$ 作为缩放因子,是一种权衡,既保证了点积的值不会太大,也保证了softmax中有一定区分度。
3.softmax激活函数
softmax会将最后的结果归一化,相当于概率分布(落在0~1之间),全部的结果加起来为1。
这反应的是每个Key对Query的重要性。
其他激活函数不能满足这两点,或者要增加额外的计算,而且softmax梯度计算简单。
4.mask
attention(decoder) 中的 mask:因为是对初始输入一个个计算,当对token_i进行计算时,需要舍弃掉其后的token,所以需要mask来做舍去的行为(softmax时会认为-inf的部分是0),以排除干扰
encoder的设计初衷是给 decoder 提供完整输入序列的 feature 表示。而 decoder 会逐 token 输出,只在乎时间 i 及之前的 token 信息。
5.kvcache
kvcache只适用于decoder self-attention结构,因为decoder结构有casual_mask,self-attention的KV需要按步更新。
以空间换时间。
- 传统注意力计算时,需要将当前时刻的
Q
去乘以过去所有时刻的K
,如果没有KV Cache,每一次就需要重新计算KV。 - 使用kv cache后,就不需要重新计算之前的KV Cache。
GEMM 降级到 GEMV 后,还想继续用上 tensor core,可以增加计算的并行,将运算拼接成一个GEMM。
window attn:每个token只和包含本身在内的前n个token做attn(使用前几次decode的kvcache),这样kvcache就可以只存一个window的个数。更早的token信息可以跨层流动,就像cnn中的感受野(输出只跟一些输入有关)
window attn 是在 Mixtral 中提出的,Mixtral 中Rotary的意思就是:通过某种规则,将Cache中的数据旋转回正确的位置,以便能正确做Attention。因为cache每次都在更新,重新写入,所顺序是不符合期望的。
kv cache存储会造成大量碎片化 -> 使用分页管理(page):将每个序列的键值划分为块,采用非连续的存储分配方案,减少空间浪费
6.MQA、GQA、MLA
- MQA:所有 Attention-Head 共享一组 KV Cache
- GQA:一组 KV Cache 支持一个 Group 的 Q
- MLA:不再做 QK 的乘积,直接使用投影表示。无法使用RoPE位置编码,而使用ALIBI这种。
推理
1.prefill 和 decode
推理过程分为prefill和decode,只不过decode是逐个生成token,不能像prefill那样大段prompt做并行。
- prefill:模型理解用户的输入,需要吃下完整一段数据
- 两个目标:生成 Prompt token 时的 KV Cache + 生成首个 token
- Q K V 序列长度相同,一般是 计算密集型(计算瓶颈)
- 常使用 Flash-Attention 算子优化这方面
- decode:模型逐token生成回答(续写)
- 在原始序列上继续(续写)生成 token
- Q 一般远小于 K 和 V,是 访存密集型(访存瓶颈),每次生成 token 都要去读已经存储的 KV Cache
- 常使用 Page-Attention 的技术去优化 KV Cache 的存储。
2.decoder only
当前LLM的架构基本都是decoder only,好处是训练效率高:方便并行(特别是流水并行),加大参数量更简单
3.量化
量化:低位宽数据代替高位宽数据,激活值很难量化(存在异常值,导致量化后精度损失严重,所以量化系统不能全模型统一,按照量化难易程度进行分块)
4.在线推理和离线推理
- 在线推理
- 需求:实时请求,高并发
- 技术:动态批处理(合理调整batch,连续批处理),内存优化(kv cache管理)
- vLLM
- 离线推理
- 需求:极致性能,单卡内存
- 技术:量化、静态批处理(等待到一定量的请求后一起发出,等所有的请求都完成后才释放硬件资源)
- TensorRT-LLM
Software Optim
优化原则
对 SIMD 硬件的优化 和 SIMT 硬件的优化
- SIMD
- latency bound 优化,越快完成越好 -> 保证访存连续性,用连续指令(非strided,非scalar)
- 其他优化:
- tile(+fuse) 到不同 core 上并行执行,core之间利用smem交换数据 -> 减少 data move
- 在core内循环展开(最内维)做软流水;core之间async -> 减少访存 latency
- SIMT
- throughtput bound 优化,吞吐越大越大 -> 用好 DMA 和 TMA,打满 tensorcore
- 其他优化:
- 离散访存优化 smem 中 memory-coalesce(warp内的thread在同一时刻执行的指令是相同的,所以要减少指令的下发)、layout-swlizzed -> 减少访存 latency
- 异步调度 warp,通过wrap切换来掩盖访存延迟(其实相当于软流水) -> 减少访存 latency
core 之间 async <–> warp 之间 async
访存优化三板斧:减少数据搬运(用上smem,都写完然后IO出去),减少数据访存延迟(软流水+减少bank conlict),保证负载均衡
Operation Fuse
算子融合在训练和推理中都是重要的技术,能够减少中间变量的存储。
- 训练:减少内存带宽占用。需要考虑梯度因素的影响,所以有些中间结果必须要保存。需要考虑混合精度训练等带来的影响。
- 推理:减少内存读写,提升计算图执行速度。
Loop Pipelining
mlir 中的任务调度和软流水一般在 hardware dialect 做,接近直接操纵汇编,所以指令排布的自由度比较大。而软件流水本就是为了掩盖访存延迟。
软件流水是从最内层展开的(最内层for循环展开),将片外数据传递、片上访存、计算指令根据依赖排开。
软件流水一般将指令分为 prologue、computation、epilogue 三类。流水展开针对的是 for 循环。
过程:
1.构建依赖关系图
使用 bool 类型的二维数组记录 op 之间的关系,这里不记录标量计算,如果在 memref 上,则需要考虑 alias 关系。
2.划分stage
同 stage 内的 op 要求:
(1) 无依赖
(2) 有依赖但占用相同的计算资源(如都占用向量计算资源 / io资源)
当相邻 op 存在数据依赖且占据不同计算资源时,如 copy + add ,那么将其分到不同的 stage 上去
3.分析需要跨 stage 的值及其份数
通过多消耗资源来解除数据依赖,要分析空间复用,不能无脑 alloc
4.分析stage 之间的 delay
根据 stage 之间的依赖关系分析 delay,默认情况下 delay = 0,例如对 scf.forOp 的 iter_args 参数,进行修改和使用
5.展开(重写 for 循环)
Iteration的数量小于stage数量,因此无法形成Kernel部分,会进行完全展开,op会被复制Iteration次
带有kernel的静态展开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scf.for %arg0 = %c0 to %c4 step %c1 {
Stage 0
Stage 1
Stage 2
}
->
scf.if %true {
Stage 0
sync
Stage 1
Stage 0
sync
scf.for %arg0 = %c0 to %c2 step %c1 {
Stage 2
Stage 1
Stage 0
sync
}
Stage 2
Stage 1
sync
Stage 2
sync
}